最近刚开始学WSET就看到关于Wine with food的话题。
作为一个不怎么喜欢喝酒的人,我觉得如果等下还要写稿子或者写代码或者写文档的话,奶茶总是比酒更适合的。
甚至最好,奶茶也不好喝,毕竟吃饭喝东西冲淡了胃液。
那么从用餐本身上来讲,餐配酒,到底是不是合不合适呢?
(注意单纯从食物的评价上来讲,毕竟引申开去就是在引战了。虽然我这地方大概也没人来拜访导致冲突吧。
个人认为,可能是不合适的。
可以假设餐配酒是合理的,那么佐餐酒按照WSET的解释应该是要将甜鲜(Sweet, Umami)视为敌人,咸酸作为好朋友。
且不说Umami到底是腥还是鲜(毕竟河虾,湖虾有话说),如果菜品说不希望有甜还能菜式特色。这个不需要Umami显然是不对的了。
更不要说为了让酒有更好的表达可以考虑加入更多的Salt和Acid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米其林一星普遍会把菜做的很酸很咸吧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如果米一的主厨只会照本宣科的话,也怪不得米一快成为是局部最差的代名词了。
除了以甜鲜为敌以外,还有个特点是甜点酒。
中国人说甜点太甜,不如来点茶/咖啡刮刮腻。
且不说腻这个词大概无法在英文里找到完全对应的单词。就像Umami来自日语。可能就是Aburakkoi吧 - -
但是在法餐中,茶咖啡是在用完甜点以后提神醒脑去办事用的,你配甜点的应该是甜点酒。
也许有人说英国人下午茶就是喝茶了呀。但是英国人三层塔里面有咸点呀。
扯远了,主要提到甜点,是指出甜点配更甜的甜点酒的原因就是因为甜点会显出酒涩/冲/苦的特点,失去了品酒提到的酒的风味。所以得用更甜的酒来配。如果酒会吃饭后显得酸,就要给菜做更酸一些,从而不让酒被凸显出来。这吃饭成了一场冒险不说,也把菜本来应该有的调味弄得一团糟。
这大概就是一种观念上的根本不赞同了吧。
最后,所以一家好的餐厅,就应该根据客人对酒水的选择作出定制化的调味了。但是大概这样定价就会更上一层了吧。
也不知道之前拜访一家知名米三时候配酒的坐一边,但都是非亚裔,不配酒的坐另一边,巧了都是亚裔,是方便放盐呢,还是另有所指呢。
(总觉得酒应该还是属于,有它自己享用时间的并列产品了,并不应该和餐绑定在一起。